第414章 种子洒下
战略会议的余温尚未散去,华兴集团的庞大机器已然高效运转起来。
来自蜀都、赣川的精英们,与华兴建业的骨干们迅速混编,组成数个核心开拓团队,如同训练有素的种子部队,奔赴各自划定的战略区域。
东北,龙江省,某地级市。
以张立国为首的乡村振兴先遣队甫一落地,未及休整,便在当地政府的协调支持下,租下临街店面,挂出了“华兴乡村振兴项目部”的招牌。
招聘启事简单直接:“诚聘本地英才,共建美好家园。学历不限,唯才唯德,熟悉乡情、心怀热忱者优先。”
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小城。
第二天,招聘点前排起了长龙。
有刚毕业的学生,眼神清澈,带着改变家乡的渴望;
有几位原本在外地打工的中年人,听说家乡有了新发展机会,毅然返乡应聘。
张立国亲自面试,他问得最多不是学历证书,而是“你对咱这旮沓最了解的是什么?”
“你觉得咱这地儿最大的优势是啥?”
“如果让你来牵头一个项目,你最先想干啥?”
这种务实、接地气的招聘方式,迅速凝聚起第一批真正懂东北、爱东北的本地骨干。
中原,豫南某农业大县。
另一支乡村振兴团队在此扎根。
他们的招聘现场更具特色,直接设在了县里的广场上。
除了常规岗位,他们还特意寻找一种特殊人才——“乡村能人”:
无论是种植能手、养殖大户,还是懂技术的人,都在他们的招揽范围之内。
一位名叫赵老四的苹果种植大户被请进了面试间。
他搓着粗糙的大手,有些局促:“俺就是个种地的,没啥文化。”
团队负责人笑着给他倒了杯水:“赵大哥,我们要的就是您这样有实战经验的‘土专家’。
华兴提供技术、资金和销售渠道,希望您能带着乡亲们,把咱们的苹果种得更好,卖得更远!”
信任与尊重,成为华兴在中原地区迅速打开局面的敲门砖。
华东,鲁东某沿海城镇。
“城镇安居建设办公室”的邹启荣团队,目标是在一个新兴的工业区附近建设第一批职工住宅。
他们的招聘主要面向本地的建筑队、砖瓦匠、木工,以及能协调地方关系的管理人员。
招聘现场更像是个“技术考核点”,老师傅现场演示砌墙、看图纸的能力比学历证明更管用。
同时,他们也从本地初高中毕业生中,招募了一批脑子活、愿意学的年轻人,准备培养成施工员、预算员。
另外他们与当地职业技术学校合作,定向招聘了一批懂施工、会管理的毕业生。
同时,高薪诚聘有大型项目经验的本地工程师,确保建筑质量符合“华兴标准”。
在社区管理岗位,他们优先考虑有耐心、懂沟通的本地人,旨在未来营造和谐的邻里氛围。